在伊朗和埃及之间宏盈国际,中国为什么选中了埃及?
不说废话,只讲干货,答案可能颠覆你的认知
首先中国为什么放弃伊朗?
放弃伊朗的首要原因并不是埃及优势有多大,而是中国彻底看透了,伊朗是真的不行
在现在这个阶段,和伊朗达成的任何合作都不可靠不保险,就像是在1949年跟老蒋签条约。
伊朗这个国家已经被渗透成筛子了,伊朗亲美派太多,多到伊朗政府几乎已经管不住这个国家,几乎政权失能。
在国内伊朗无法保护来访问的外宾,无法保护自己的核心科学家。在国外,伊朗无法支持自己的小弟,无法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。
在国际政治的棋局之中宏盈国际,一个政府穷不可怕,弱也不可怕,但是一旦政权失能,失去对国家的有效管理和控制,那么其他国家自然也不会和这样的政府去谈什么深度合作。
这样的政府朝不保夕,任何的合作和协议都无法执行下去。稍有不顺,就开始给你甩锅。
2024年伊朗新总统佩泽什基安上台后要对西方缓和关系,就开始公开批评中国,向西方示好,试图换取解除制裁的筹码。他还多次公开批评中伊“25年全面合作协议”
伊朗旗升得越来越多,但色厉内荏外强中干也表现得淋漓尽致。报复之前先把具体准备通知以色列,和美以打一个默契局,也让全世界看透了伊朗骨子里的胆小和懦弱。
“色厉而胆薄,好谋而无断,干大事而惜身,见小利而忘命,非英雄也。”当年曹操评价袁绍的话,用在伊朗身上也是非常合适。
再说为什么选择埃及?
地缘政治上埃及扼守苏伊士运河,是全球贸易的咽喉。全球12%的贸易量、中国80%的欧洲货物运输必经苏伊士运河。一旦红海危机升级,埃及的维稳能力直接关乎中国“海上生命线”
伊朗虽然看似扼守霍尔木兹海峡宏盈国际,但实际影响力局限于什叶派“抵抗之弧”,放到现在这点影响力到底有多少都要打个问号。
埃及不仅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所在地,中国通过与埃及合作,既能影响巴以问题,又能联动54个非洲国家。
伊朗虽富藏石油,但经济结构单一,购买力有限。埃及人口超1亿,中产阶级崛起,智能手机、家电、快消品需求暴增。
2024年,小米、传音手机市占率超30%,吉利汽车埃及工厂投产首月订单破万。与伊朗受制裁导致的通胀崩溃(2024年通胀率40%)不同,埃及市场购买力持续增长。
而埃及作为非洲第三大经济体,是中国“南下战略”的关键:通过埃及辐射整个非洲,既能分散地缘风险,又能以“全球南方领袖”身份对冲西方压力
2025年,中埃签署本币互换协议,埃及可用人民币直接购买中国光伏设备、高铁技术,形成“资源-技术”闭环,削弱美元中间商角色。
苏科纳港与吉布提港组成红海物流双枢纽,中国在此试点人民币结算港口服务费、船舶加油费等。2024年,中远海运在埃及港口投资3.75亿美元,未来30年运营权将推动更多中企使用人民币结算,逐步替代美元
中国以埃及为支点,将伊朗、沙特等中东产油国的“去美元化”经验复制到非洲,形成横跨亚非的“人民币能源网络”,直接挑战美元石油定价权,埃及也可以成为抗衡美国中东霸权的桥头堡。
总结一下,中国选择埃及可以在更高维度的战略布局,同时实现三重破局:
地缘上:用苏伊士运河撬动全球贸易命脉,避开波斯湾的地缘火药桶;
经济上:用1亿人口市场消化中国产能,打造“非洲制造”新标签;
金融上:用红海走廊撕开美元霸权缺口,让人民币成为“全球南方”的硬通货。
这就是中国选择埃及的底层逻辑。
秦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